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而治疗率却只有10%左右。家长不愿给孩子治疗患病乳牙,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人乳牙期患龋齿,而换成恒牙后一切正常。
家长不重视牙齿健康直接导致幼儿龋齿治疗率偏低
家长的错误观念源于对牙齿健康、美观的期望值较低。人们对比周围人的普遍状况,认为一个人牙齿排列不齐算不得大问题,只要还看得过去;有几颗病牙也算正常;五六十岁掉牙齿是难免的;七八十岁满口没牙齿了是正常的。多数人每天刷牙,但很少有人常年保持吃完食物即漱口的习惯。一旦塞牙,选择用牙线的人也很少。
正是由于成年人对牙齿健康的忽略,导致了我国儿童牙齿疾病的治疗率相对较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而治疗率却只有10%左右。家长不愿给孩子治疗患病乳牙的原因是,确实存在一些实例:乳牙期患龋齿,而换成恒牙后一切正常。
也正是过于依赖孩子换牙后牙齿状况会有所好转,很多家长找寻各种借口不带患有龋齿的幼儿去看医生,以至于错过龋齿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乳牙易患龋齿?
一、乳牙形态较恒牙窄,决定了食物易存留在牙齿之间,而此处为不易清洁区;
二、乳牙的牙釉质、牙本质抗酸能力低;
三、小儿食物多细腻黏稠、含糖量高,容易产酸;
四、小儿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导致口腔自洁作用低。而小儿自己清洁口腔的能力也较低,长时间不会漱口。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
乳牙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儿童换牙时间通常在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儿童颌骨发育快,只有健康完整的乳牙才能保持正常的咀嚼,从而给颌骨以生理性刺激,有利于颌骨的生长发育和牙齿正常的替换。若对患龋的乳牙不及时治疗,乳牙过早缺失,不但会错误引导恒牙的萌出,影响恒牙的整齐排列,还会导致牙髓炎、根尖炎,严重的会引发全身性疾病。
父母在儿童牙齿保健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做法
1.让7岁以下孩子独自刷牙。多数孩子到8岁才能掌握独自刷牙的正确方式,所以父母需要对低龄儿童的刷牙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每颗牙齿的表面都得到了有效清洁。
2.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这是导致蛀牙的最常见的问题,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这么做。这种习惯会让孩子口腔中的糖分和细菌含量不断升高。如果婴儿在夜间醒来吃奶,之后父母要用清洁的纱布或软布给孩子擦嘴。
3.提供所谓的健康食物。香蕉、葡萄干和全麦饼干看似健康,但这类食物中的黏性物质和浓缩糖分会积存于牙槽中,形成蛀牙。最好能把这些食物与正餐一起吃,这样会有更多的唾液对牙齿起到清洁作用。
4.认为长蛀牙没什么大不了。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长蛀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要不影响吃东西,就没必要太在意。正是这些观念,导致孩子们在儿童期的蛀牙得不到有效治疗,以至到成年后牙齿健康状况不佳。
5.给孩子喝饮料。年龄稍大的孩子患蛀牙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在吃饭、玩游戏时喝饮料。牙齿整天浸泡在酸性物质中,无法恢复酸碱平衡。
怎么做孩子牙齿才会健康?
家长的观念进步和坚持不懈的督促是保证孩子牙齿健康最关键的保证。
1.多吃营养和富含纤维质的食物。15岁以前的儿童少年,应该注意合理营养尤其是多吃含有钙、磷、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黄豆和豆类制品(豆腐、豆浆)、骨头汤、海带、鸡蛋、海产品和新鲜蔬菜及水果等。在饮食中还应适当选择一些粗糙的、含有纤维质的食物,使牙面能获得较好的摩擦功效,以促进牙面清洁。
2.天天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刷牙要做到3.3.3制:即儿童从3岁开始刷牙,每天刷3次,即早晨、中午、晚上饭后刷牙,每次刷3分钟。
3.定期检查口腔。儿童6个月一次,青少年每年一次,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龋齿、及时充填。
4.在适当的年龄做窝沟封闭。适合做窝沟封闭的年龄,一般在磨牙萌出后一年之内。具体来说,3~4岁儿童,封闭乳磨牙,6~7岁的儿童,封闭第一恒磨牙;11~13岁的儿童,封闭双尖牙和第二恒磨牙。做了窝沟封闭以后,应每隔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如果封闭材料脱落,应该重新封闭,定期检查。
5.少吃零食和糖果。零食、糖果和甜食永远是牙齿的敌人,控制糖果、甜食其实是最有效的预防蛀牙的方法。